一、公司簡介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創立于1958年,注冊于上海,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建院六十多年來,三航院已發展成為集工程策劃咨詢、規劃、勘察、設計、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工程建造、總承包、項目系統集成、運營維護、投資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服務公司。

三航院現有職工近1000人,其中設計大師1人、國家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專家20多人、正高級工程師及高級工程師約450人,各類注冊執業資格人員約600人次,專業技術人員占全員人數的98%,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工程業績。

三航院連續多年入選全國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勘察設計收入50強,多次被美國《ENR》和《建筑時報》聯合評為年度“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


二、信息化歷程


三航院從2012年至2020年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跨越式發展,每一階段 “全局把脈”“精準定位”,全面服務于公司經營生產管理,使整個數字化建設有章可循、循序漸進。


2012年,為響應國家對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的號召,正面迎接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三航院全面擁抱互聯網,以信息化手段實現管理創新。


經過大量的考察和比選,看好金慧資深的行業經驗和豐富的客戶積累,與金慧軟件合作開發三航院第1代綜合管理系統平臺,主要涵蓋綜合辦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經營管理、圖文檔案管理等模塊,系統化解決日常管理、經營審批、查詢等基本要求,逐漸培養院內員工使用信息化平臺的習慣,嘗到信息化帶來的“紅利”。


2018年,三航院再次攜手金慧升級,打造三航院第2代生產系統 (市場經營、項目管理、辦公管理等),核心解決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內容,以合同管理為主線,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細化到合同、項目層級的統一管理。以經營、生產、財務、分包采購、支付、貫標等企業管理流程數字化為重點,將整個生產經營業務流程規范化、自動化,實現全院員工全面協同。


2020年,三航院進行內部重大組織結構和戰略思維調整,數字化重視程度再上一個臺階。
院領導明確指出:“生產管理系統必須服務生產管理”思路,將工程管理部與信息化部合并組建工程與信息化管理部,把部門打造成數據中心、流程制度中心、生產管理中心、項目預結算中心。此次,三航院牽手金慧軟件打造決策支持系統(領導駕駛艙、統計分析模塊等)及業財一體化平臺,幫助院內中高層領導進行全局性戰略把控,使得信息化對業務的賦能效果益發顯著。


三、建設內容


全新的三航院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更好地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為公司管理、業務、流程保駕護航,主要涵蓋以下模塊:


1、市場經營管理,從根本上解決“算好帳”

市場經營管理從根本上解決“舊賬算得清”、“新賬估得準”,大大降低企業經營和管理風險。
以合同管理為主線,厘清客戶、項目、合同及收款、發票之間多對多的數據邏輯關系,打通了經營與生產、財務之間的“信息孤島”與“數據煙囪”,實現部門間高效的工作協同,最終實現經營、財務、生產的“三賬合一”。


2、設計項目管理及項目群管理,促精細化管控
以ISO貫標流程為管控主線,建設從項目策劃、項目執行、項目監控、及項目成果考核完整的PDCA循環,促進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數據化管理,建立基于項目級和企業級的多級監控,具體包括:進度的監控、質量的分析及管控、資源負荷的管控及配置、成果的集中管控以及項目成本的全過程管控。


3、工程總承包管理,促工程全生命周期管控

建立起以設計為龍頭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涵蓋設計、總包、勘察、咨詢、投資、運營等全產業的數字化平臺。建立起以成本資金管理為核心,進度計劃為主線,以合同管理為載體,實現工程總包項目的進度、質量、成本、HSE、參建方管理、工程量清單的全周期、全過程的統一管控。

同時,三航院工程數字化平臺打通了設計、采購及施工管理的數據接口,實現以設計BOM清單及工程量清單為管理單元的管理特點,最大程度提高了總承包項目的管理水平、風險管控能力以及盈利空間。


4、協同設計及數字化出版,提高設計質量及效率
從“個人獨立設計”到“團隊協同設計”設計管理模式的轉變,提高了設計效率和設計質量,解決了設計院“錯、漏、碰缺”問題,具體包括圖框插入、線上校審、線上批注、圖紙比對、批量拆分、批量簽名及批量打印、圖紙轉換、圖紙目錄自動生成等一系列設計工具集。


5、黨務、團青等工作管理,提升企業文化競爭力

作為央企的下屬企業,三航院結合新的技術手段和信息化技術行將黨建工作線上同步落地生根,具體包括黨建信息發布、五個一流考評、黨內民主評議、年度先進投票、黨內合理化建議等與黨建相關的模塊,讓民主集中制在三航院內深度下沉,進而體現管理的制度優勢,最終形成企業文化的競爭力。


6、科技質量管理,推進知識積累
該模塊實現對科研項目管理、知識產權、科技獎勵、QC小組、精品工程等內部的獎項、成果及專利的全過程管理,將企業內部無形資產通過數字化手段梳理、整合、分類及統計,形成企業的知識積累,對后續管理及業務拓展起到指導作用。


7、人力資源管理,激發員工活力

在集團統建人力資源系統之下,三航院結合實際管理要求,對人力資源層面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和針對性的完善,具體內容包括培訓管理、考勤管理、績效考核、總經理獎勵基金查詢等內容,通過360度及KPI的完善考核模式確保院內的考評公平、公開、公正,激發了企業的管理活力及市場活力。


8、財務資金管理,加強風險管控,促進業財融合

該模塊一方面將借款管理、付款管理、保證金管理、履約保證金、備用金及利潤信息管理有機統一管理,同時做到消息提醒和預警機制,動態掌握現金流的實際情況,有效降低企業經營中的財務風險。
另一方面,該模塊提供項目費控管理,以項目為單位,打通經營與生產、業務與財務、人員與生產管理等幾個環節,實現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同步、同源和統一,促進業財一體化平臺的構建。


9、領導駕駛艙管理,提供“一站式”決策支持

通過各種圖形報表,全方位、多角度地直觀形象地展示公司經營、生產等關鍵指標的即時狀態,實現對指標逐層細化的“鉆取式查詢”,為院領導提供 “一站式”的決策支持。


四、系統價值


數字化的本質還是企業的進化。三航院數字化帶給企業的價值是驅動企業的業務創新、管理變革、金融嵌入、IT升級等,并實現增長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進質量、控制風險等企業運營基本目標。


數字化變革提高中高層管理者的決策效率,通過實時動態的數據展示和分析為經營決策提供充分的依據,加強項目和經營的清晰管控,驅動業務創新能力。

數字化變革降低采購成本,通過招標采購流程,固化流程,剛性限價,截止目前,降低分包采購成本率約為10%。

數字化變革降低公司運營成本,三航院數字化線上校審、數字簽名、自動歸檔首先帶來的是出版中心人員減少,檔案室人員減少,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近200萬元。

數字化變革提高生產效率,三航院通過建立完備的生產管理系統,改變了傳統辦公模式,實現協同辦公。今年疫情發生后,通過項目團隊視頻會,生產進度跟蹤,工時記錄,形成網格化管理模式,在較短的時間內,設計復工復產率至97%,通過數字化基本保證設計生產不受疫情影響。

數字化變革縮短內部審批時間,以任務單審批為例,在生產流程自動化、透明化管理后單個流程的審批時間約4天半天,較之前 (13天)縮短72%。